呵護創新力之源,從教育做起
——回應12月14日《誰來呵護中國互聯網創新力之源?》
創新是活力之源,互聯網產業更是如此。完善的法律、健全的制度、有效的激勵,都是“呵護”創新的必要條件,但更為關鍵的因素,筆者認為是教育。創新的主體是人,而一個人是否具有創新精神,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教育,尤其是兒童時期的教育。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曾對世界21個國家的調查顯示,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,而創造力卻排名倒數第五。
創造力低下折射的是創新能力的貧乏,是什么束縛了孩子創新的翅膀?造成這一結果原因復雜,但“功利教育”和唯分是舉的應試教育是最重要的“創新力殺手”。如果我們不采取措施盡快改變,經過“教育流水線”培養出來的將多會是一個個“計算器”、一部部“高級詞典”,難以成為創新型人才。由此也將制約中國互聯網的發展。
安徽省全椒縣 孫維國
@名之成:人民日報《誰來呵護中國互聯網創新力之源?》一文,“呵護”一詞用得非常好!什么是中國互聯網“創新力之源”?為什么到了需要“呵護”的境地?值得深思!
@石城清荷:歸結起來,“3Q大戰”是創新之爭,是互聯網行業相互模仿、同質化競爭的必然結果。呵護互聯網創新力的關鍵之舉,在于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競爭規則,強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,讓創新者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之后能夠獲得合理的回報。 |